fān zhèn

藩镇


拼音fān zhèn
注音ㄈㄢ ㄓㄣˋ

词语解释

亦称方镇,藩是“保卫”之意,镇是指军镇。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,掌管当地的军政,后来权力逐渐扩大,兼管民政、财政,形成军人割据,常与朝廷对抗,历史上叫做藩镇。

引证解释

⒈ 地方方面长官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传》:“﹝张子云﹞今虽临荒域,不能参与本朝,亦国家之藩镇,足下之外援也。”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论三逆》:“命吴三桂 ……等世守边圉,以为藩镇。”

⒉ 藩卫镇抚。

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凯传》:“愿陛下简文武之臣,各勤其官,州牧督将,藩镇方外,公卿尚书,务脩仁化。”

⒊ 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都督府, 睿宗时设节度大使, 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,通称“藩镇”。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,后来权力逐渐扩大,兼管民政、财政,掌握全部军政大权,形成地方割据,常与朝廷对抗。

国语辞典

唐代在边陲各地设置节度使,镇守土地,抵御外侮,称为「藩镇」。

网络解释

藩镇

  • 藩镇,亦称方镇,是唐朝中、后期设立的军镇。藩是“保卫”之意,镇是指军镇;唐代朝廷设置军镇,本为保卫自身安全,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,大量扩充防戍军镇,设立节度使,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,时称天宝十节度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藩镇"的意思解释、藩镇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