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

不识


拼音bù shí
注音ㄅㄨˋ ㄕˊ

词语解释

不知道,不认识。

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。指误杀。

不处理,不主持。识,通“职 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不知道,不认识。

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
郑玄笺:“其为人不识古,不知今,顺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
唐韩愈《闵己赋》:“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
鲁迅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识羞。”

⒉ 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。指误杀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识。”
郑玄注:“识,审也。不审,若今仇讎当报甲,见乙,诚以为甲而杀之者。”

国语辞典

不认识。

网络解释

不识

  • 不识,指不知道,不认识。语出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不识"的意思解释、不识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原来目不识丁的他,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。
  • 2、现代教育如此普及,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?
  • 3、对目不识丁的文盲,谈文艺创作,无异于对牛弹琴。
  • 4、这个人真不识好歹,你越谦让他,他就越是得理不饶人。
  • 5、别看他目不识丁,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。
  • 6、不识字没关系,不识人不行。知人知面,不知心。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  • 7、我尊敬的森林主人,我老虎是有眼不识泰山请您饶吧!
  • 8、阿弥陀佛,愚字是有心而不知,昧字指可见而不识。
  • 9、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,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。
  • 10、那儿由于文化教育落后,全村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识一丁,家信都得请外村人帮着写。
  • 11、你们是无知无识,还是不知不识?
  • 12、时人不识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。
  • 13、且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者,古人事业。
  • 14、刚才我有眼不识泰山,请大人恕罪!
  • 15、要认清形势,不识时务的人是要碰壁的。
  • 16、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念过书,目不识丁。
  • 17、对站在面前的文学巨匠,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。
  • 18、然则乍见之发,岂非生于不识不知之中?
  • 19、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,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,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。
  • 20、老婆婆目不识丁,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