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ān shēng shí
注音ㄙㄢ ㄕㄥ ㄕˊ
传说唐·李源与僧圆观友善,同游三峡,见妇人引汲,观曰:“其中孕妇姓王者,是某托身之所。”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,相会于杭州·天竺寺外。是夕观果殁,而孕妇产。及期,源赴约,闻牧童歌《竹枝词》:“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不要论。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”
⒈ 参见“三生”。参见“三生”。
引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,同游三峡,见妇人引汲, 观曰:“其中孕妇姓王者,是某託身之所。”
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,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。是夕观果殁,而孕妇产。及期, 源赴约,闻牧童歌《竹枝词》:“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不要论。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”
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。见唐袁郊《甘泽谣·圆观》。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,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。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。 唐齐己《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》诗之三:“自抛南岳三生石,长傍西山数片云。”
元萧列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三生石,情缘千里,风月柴门。”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或以此一念,三生石上,再种后缘,亦未可知耳!”
程善之《胡淑娟女士挽歌》:“支机夜冷三生石,天孙闇倚银河泣。”
相传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好,圆观临死时与李约定,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寺相见。李源依期赴约,在天竺寺前遇一牧童唱〈竹枝词〉道:「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不要论,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」乃知牧童即圆观。见唐.袁郊《甘泽谣.卷五.圆观》。后比喻因缘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