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zào bái
注音ㄗㄠˋ ㄅㄞˊ
皂白
(1) 黑色和白色。引喻为正确与谬误
例
英
⒈ 亦作“皁白”。
⒉ 黑与白。多比喻非与是。
引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“匪不能言,胡思畏忌” 汉郑玄笺:“贤者见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别皁白,言之於王也。”
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上》:“膺谓覲曰:孟軻以为人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!”
唐杨炯《从弟去盈墓志铭》:“岂期数有迍否,天无皂白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新郑狱》:“公以无质实,叱去之。二人下,皆以官无皂白。”
王西彦《人的世界·第五家邻居》:“﹝母子两人﹞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,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。”
⒊ 佛教称僧徒和俗人。僧徒衣黑,俗人衣白,故称。也称缁素。
黑白。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。「皂」文献异文作「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