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lóng zōng
注音ㄌㄨㄥˊ ㄗㄨㄥˇ
⒈ 亦作“巄嵷”。
⒉ 山势高峻貌。
引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於是乎崇山矗矗,巃嵸崔巍。”
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闻义里》:“高山巃嵸,危岫入云,嘉木灵芝,丛生其上。”
宋欧阳修《秋怀二首寄圣俞》诗之二:“羣木落空原,南山高巃嵸。”
明汤显祖《豫章揽秀楼赋》:“山巄嵷兮江逶迤,结飞楼兮含翠微。”
⒊ 云气蒸腾貌。
引《楚辞·淮南小山<招隐士>》:“山气巃嵸兮石嵯峨,谿谷崭巖兮水曾波。”
洪兴祖补注引五臣注:“巃嵸,云气貌。”
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鸟铩国》:“山气巃嵸,触石兴云。”
⒋ 聚集貌。
引《文选·傅毅<舞赋>》:“车骑并狎,巃嵸逼迫。”
李善注:“巃嵸,聚貌。”
⒌ 楂枒貌。
引唐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》之六:“南有龙兮在山湫,古木巃嵸枝相樛。”
明刘基《松风阁记》:“叶细而条长,离奇而巃嵸,瀟洒而扶疎,鬖髿而玲瓏。”
⒍ 深沉貌。
引元朱思本《盗发亚父冢》:“畚鍤纔深四十尺,乃有石盘青巃嵸。”
姚锡钧《四日出游城西》诗:“更许停车觅三影,翦灯索句夜巃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