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àn chū

散樗


拼音sàn chū
注音ㄙㄢˋ ㄔㄨ

词语解释

不成材之樗木。比喻无用之人。常用作自谦之辞。

引证解释

⒈ 不成材之樗木。比喻无用之人。常用作自谦之辞。

语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,其大本拥肿,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,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人不顾”。
唐虞世南《奉和幸江都应诏》:“多幸霑行苇,无庸类散樗。”
唐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<帝京篇>》:“宾王散樗易朽,蟠木难容。”
明屠隆《綵毫记·归隐林泉》:“下官出山潦草,隐志不坚,立朝散樗,勛名未立,负媿良多。”

网络解释

散樗

  • 散樗,典故名,典出《庄子集释》卷一上〈内篇·逍遥游〉、〈内篇·人间世〉。散樗,指栎树和樗木,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,不能成材。后遂以”散樗“等比喻无用之人。常用作自谦之辞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散樗"的意思解释、散樗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