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zhǔn zé
注音ㄓㄨㄣˇ ㄗㄜˊ
词性
名词
准则
(1)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
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。
引唐梁宝《与赵神德互嘲》句:“赵神德,天上既无云,闪电何以无準则。”
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,下及《文选》、 汉魏古诗,以尽乎郭景纯、陶渊明之所作,自为一编,而附千三百篇《楚辞》之后,以为诗之根本準则。”
陈毅《六国之行》诗:“準则昭天下,精神重万隆。”
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。
引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明帝问谢鯤 :‘君自谓何如庾亮 ?’答曰:‘端委庙堂,使百僚準则,臣不如亮。’”
明方孝孺《郊祀颂》:“準则尧禹,绍述商周。”
⒊ 犹标志。
引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台湾府属渡口考》:“自鸡笼山,葱翠层迭,而南山南北峙,泛海者以鸡笼为準则也。”
1. 标准;原则。 《南齐书·张绪传》:“晋氏衰政,不可以为准则。”
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梁宝赵神德》:“宝面甚黑,厅上凭案以待。须臾神德入,两眼俱赤。至阶前, 宝即云:‘天上既无云,闪电何以无准则?’答云:‘入门来,案后唯见一挺墨。’”
⒋ 以之为准则。
引《隶释·汉桐柏淮源庙碑》:“仲尼慎祭,常若神在,君准则大圣,亲之桐柏奉见庙祠。”
法式、标准。《晋书.卷四九.谢鲲传》:「端委庙堂,使百僚准则,鲲不如亮。」也作「准式」、「准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