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 zhèng

三正


拼音sān zhèng
注音ㄙㄢ ㄓㄥˋ

词语解释

夏正建寅,殷正建丑,周正建子,合称三正。《书.甘誓》:'有扈氏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。'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:'建子﹑建丑﹑建寅,三正也。'一说指天﹑地﹑人之正道。孔传:'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。'也称三统。
指夏﹑殷﹑周三代。
指中心朱色﹑次白﹑次苍的三色射靶。

引证解释

⒈ 夏正建寅, 殷正建丑, 周正建子,合称三正。

《书·甘誓》:“有扈氏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。”
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:“建子、建丑、建寅,三正也。”
一说指天、地、人之正道。 孔传:“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。”
也称三统。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今殷王紂乃用其妇人之言,自絶于天,毁坏其三正。”
张守节正义:“按:三正,三统也。 周以建子为天统, 殷以建丑为地统, 夏以建寅为人统也。”
《魏书·儒林传·李业兴》:“虽三正不同,言时节者,皆据夏时正月。”
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三正》:“夏正建寅, 商正建丑, 周正建子,此三正也。然《夏书·甘誓》云:‘ 有扈氏怠弃三正。’则夏之前已有三正矣。 孔安国因商周在夏之后,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,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。 王肃亦云:‘惟殷周改正,自夏以上皆以建寅为正。’然《尚书大传》云:‘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。’ 马融註《甘誓》,亦云:‘子、丑、寅也。’”

⒉ 指夏、殷、周三代。

《文选·班固<幽通赋>》:“震鳞漦于夏庭兮,匝三正而灭姬。”
李善注引曹大家曰:“三正,谓夏、殷、周也。”
宋苏轼《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》:“月临天统,首冠於三正。”

⒊ 指中心朱色、次白、次苍的三色射靶。

《周礼·夏官·射人》:“乐以《貍首》,七节、三正。”
郑玄注:“正之言正也。射者内志正,则能中焉。画五正之侯,中朱,次白,次苍,次黄,玄居外。三正损玄、黄。”

国语辞典

夏正建寅,商正建丑,周正建子,称为「三正」。

网络解释

三正

  •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、殷历和周历,这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,所以又称“三正”。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(即夏历的十一月)为岁首,殷历以建丑之月(即夏历的十二月),夏历以建寅之月(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)。周历比殷历早一月,比夏历早两个月。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,四季也不同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三正"的意思解释、三正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