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fàn gěng
注音ㄈㄢˋ ㄍㄥˇ
⒈ 亦作“泛梗”。
引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桃梗谓土偶人曰:‘子,西岸之土也,挺子以为人,至歳八月,降雨下, 淄水至,则汝残矣。’土偶曰:‘不然,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復西岸耳。今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 淄水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。’”
后因以“汎梗”喻漂泊。 唐张说《石门别杨六钦望》诗:“暮年伤泛梗,累日慰寒灰。”
唐贾岛《岐下送友人归襄阳》诗:“蹉跎随汎梗,覊旅到西州。”
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。 明方孝孺《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》:“瓦沟早滴为炊烟,水面难消因泛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