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钵


拼音yī bō
注音一 ㄅㄛ

词语解释

衣钵yībō

(1)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,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、学问、技能等

legacy; Buddhist monk’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

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衣钵”。

⒉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。

唐崔颢《赠怀一上人》诗:“竹房见衣鉢,松宇清身心。”
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和尚收拾衣鉢被窝,打个包儿,做成一担,寻根竹子,挑出菴门。”
清张尔岐《蒿庵闲话》卷一:“六祖衣鉢,传自达磨,藏广东传法寺。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,鉢则魏主所赐。”
秦牧《艺海拾贝·惠能和尚的偈语》:“﹝惠能﹞在原籍死后移灵曲江南华寺,六十年代初南华寺还有他的‘真身’和‘衣钵’。”

⒊ 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,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、学问、技能等。

宋苏轼《再和许朝奉》:“传家有衣钵,断狱尽《春秋》。”
明李贽《藏书·儒臣传·孟轲》:“孟氏之学,识其大者,真若登孔子之堂而受衣鉢也。”
清赵翼《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》诗:“浅夫好为师,竟尔付衣鉢。”
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宛平大小米》:“他由于家学渊源,继承他祖父的衣钵,书画也都有专长。”

⒋ 借指僧家的衣食,资财。

《八琼室金石补正·僧惠等造天宫像记》:“遂捨衣鉢之餘,採石名山,访巧求能,愿雕真容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“寺僧广明,做人俊爽风流,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,亦且衣鉢充实,家道从容,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。”

国语辞典

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。

网络解释

衣钵

  •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的授受,常付衣钵为信证,称为衣钵相传。一般文学作品中也用衣钵相传来表示技术、信念、目标的一个传承过程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衣钵"的意思解释、衣钵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其后,不再译经,唯精勤礼诵,修诸福业,衣钵以外之物,随得随施。
  • 2、鬼谷子既有六韬三略,又擅长于纵横之术,更兼有祖宗衣钵,甚至精通占卜预言,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、全才。
  • 3、茫茫云海霞雾绕,金身衣钵九皇现。
  • 4、琅琊风骨,开宗立派传衣钵。
  • 5、工程师对这位学徒非常喜爱,自当衣钵相传。
  • 6、期间余叔岩几次手术,孟小冬病床前服侍,情逾骨肉,最后终于成为余氏衣钵的唯一杰出传人。
  • 7、身为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的长孙,继承衣钵的压力并未妨碍郑志刚追求自我价值。
  • 8、多年行脚觅归途,入室知为道路愚,检点旧时新衣钵,了无一物可提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