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ī quǎn fèi xíng bǎi quǎn fèi shēng
注音一 ㄑㄨㄢˇ ㄈㄟˋ ㄒ一ㄥˊ,ㄅㄞˇ ㄑㄨㄢˇ ㄈㄟˋ ㄕㄥ
词性
成语
喻不辨事情真相,随声附和。
亦作: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 、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
⒈ 喻不辨事情真相,随声附和。亦作“一犬吠形,羣犬吠声”、“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”。
引汉王符《潜夫论·贤难》:“谚曰:‘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’世之疾此固久矣哉!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。”
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洪君畴》: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,向者李昂英直前奏札尝谓天锡为方叔私人矣。洊攻内侍,实出方叔指嗾之,而欲挠乱圣心耳。”
李英儒《还我河山》第二七章: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草随风偃,人随大流。”
一只狗看见形影便吠叫起来,其他的狗听其叫声也跟著大声吠叫。比喻自己没有主见,任意附和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