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ià bū
注音ㄒ一ㄚˋ ㄅㄨ
⒈ 申后五刻,即下午五时三刻。
引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夏下晡。”
王冰注:“下晡,谓日下於晡时,申之后五刻也。”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而汉魏鲜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……旦至食,为麦;食至日跌,为稷;跌至晡,为黍;晡至下晡,为叔;下晡至日入,为麻。”
《史记·天官书》“跌”作“昳”,“晡”作“餔”,“叔”作“菽”。 《宋书·王镇恶传》:“下晡间,於金城东门北三十步凿城作一穴, 桓(王桓 )便先众入穴, 镇恶自后继之。”
清恽敬《东路记》:“二十七日下晡发。行六十里,宿荏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