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iōng gé
注音ㄒㄩㄥ ㄍㄜˊ
⒈ 亦作“胸鬲”。泛指胸腹。膈,膈膜。
引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下》“晷景” 刘昭注引《易纬》:“秋分,晷长七尺二寸四分。当至不至,草木復荣,多病温,悲心痛;未当至而至,多病胸鬲痛。”
明高攀龙《缪仲淳六十序》:“当是时, 兴甫得异疾,勺水不下嗌,诸医望而走,一息未絶耳, 仲淳为去其胸膈中滞如铁石如拳者二。”
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焕之仿佛觉得胸膈间舒畅了一点。”
⒉ 犹胸怀、胸臆。
引宋苏舜钦《过濠梁别王原叔》诗:“余生性阔疎,逢人出胸膈。”
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问疾》:“霎时间患病神魂乱,算将来有两月之半,饭食不吃一碗,几时得胸膈暂宽?”
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然放翁多自写胸膈,非因人因地曲折以赴,往往先得佳句而足成之。”
郭沫若《题<此身篇>》:“右係寄赠立群之作,成於北上舟中,见者谓颇别致,在余则仅抒写胸膈,所谓鄙直如偶语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