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ǎi kǒu
注音ㄅㄞˇ ㄎㄡˇ
⒈ 全家;近亲一族。
引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滨河而居者,习於水,勇於泅,操舟鬻渡,利供百口。”
《后汉书·赵岐传》:“闔门百口,埶能相济。”
唐韩愈《此日足可惜赠张籍》诗:“谁云经艰难,百口无夭殤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中大通元年》:“或劝椿(杨椿 )出亡, 椿曰:‘吾内外百口,何所逃匿!正当坐待天命耳。’”
清沉受宏《赠吴事衍》诗:“百口长悲殉乱离,一身何幸还乡里。”
⒉ 一百人。
引《北史·杨素传》:“仁寿初,代高熲为尚书左僕射,赐良马十匹,牝马二百匹,奴婢百口。”
⒊ 满嘴。
引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邑令拘邻保,血肤取实,究无端绪,惟媒媪述相謔之词,以此疑朱。捕至,百口不承。”
⒋ 众多的嘴。
引鲁迅《而已集·谈所谓“大内档案”》:“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,谣言和谗谤,百口也分不清。”
一百人,泛指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