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ún

淳和


拼音chún hé
注音ㄔㄨㄣˊ ㄏㄜˊ

词语解释

质朴温和。
仁厚平和。
醇正中和。

引证解释

⒈ 质朴温和。

《后汉书·种岱传》:“伏见故处士种岱,淳和达理,耽悦《诗》《书》,富贵不能回其虑,万物不能扰其心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》:“策性质淳和,临蒞强济。”

⒉ 仁厚平和。

隋李谔《上隋高祖<革文华书>》:“塞其邪放之心,示以淳和之路。”
《新唐书·朱敬则传》:“天下已平,故可易之以宽简,润之以淳和。”

⒊ 醇正中和。

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曷若饱人以淡泊之味,醉时以淳和之觴。”

国语辞典

纯朴温和。

网络解释

淳和

  • 淳和,汉语词汇。
  • 拼音:chún hé
  • 释义:质朴温和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淳和"的意思解释、淳和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其孝友淳深,立身贞固,内含玉润,外表澜清,言行相符,终始如一。
  • 2、爷爷善良淳厚,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。
  • 3、山里人的气质是那样的淳厚和直爽。
  • 4、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  • 5、翁志丹深研明末清初程邃画风,追求淳古苍雅的意境,笔意奇古,枯笔居多,干皴中见苍润。
  • 6、我的祖父是一位淳朴厚道的农民。
  • 7、在我失败时,这些淳朴的乡邻给了我热情的鼓励。
  • 8、我的家乡山清水秀,民风淳朴。
  • 9、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释荤粥:“匈奴之别名也,唐虞以上曰山戎,亦曰熏粥,夏曰淳维,殷曰鬼方,周曰猃狁,汉曰匈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