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hè zhì
注音ㄕㄜˋ ㄓˋ
⒈ 射猎野鸡。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。
引《易·旅》:“射雉,一矢亡,终以誉命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:“﹝辛毗﹞尝从帝射雉。”
⒉ 魏晋以后多以射雉为戏。 晋潘岳有《射雉赋》。
引唐陈子良《游侠篇》:“东郊鬭鸡罢, 南皮射雉归。”
宋陆游《怀成都十韵》:“鬭鸡南市各分明,射雉西郊常命中。”
⒊ 指春秋时贾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。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贾大夫恶,娶妻而美,三年不言不笑。御以如皋,射雉,获之。其妻始笑而言。
引贾大夫曰:‘才之不可以已。我不能射,女遂不言不笑。’”
后遂以“射雉”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。 宋苏轼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》:“不向如皋闲射雉,归来何以得卿卿。”
《西湖二集·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》:“从来女子多皮相,一笑须从射雉回。”
清方文《甘泉山展墓》诗:“西风空有椎牛恨,北闕曾无射雉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