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
基本解释
(名)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;和尚:~人|~衣。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名词
(1) (形声。从人,曾声。本义:和尚)
(2)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,俗称“和尚”,梵语“僧伽(samgha)”的省称
僧言古壁佛画好,以火来照所见稀。——韩愈《山石》
(3) 又如:僧行(僧众);僧众(僧人:和尚;佛教徒);僧录司(明清时期管理佛门事务的机构);僧雏(年龄小的僧人);僧寮(僧人居住的房屋);僧居(僧人的居室,寺院);僧衲(僧衣);僧靿袜儿(僧人穿的长筒袜);僧正(管理众僧之官);僧官(管理僧人、寺庙的官吏);僧纲(管理佛教的官);僧腊(指僧人受戒后的年龄。又称法腊);僧伽梨(僧服大衣名。为袈裟的一种)
(4) 姓
康熙字典
僧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廣韻》蘇增切《集韻》慈陵切《韻會》思澄切《正韻》思登切,塞平聲。沙門也。梵音云僧伽,從浮屠敎者,或稱上人。梵語僧伽邪三合音,俗取一字,名曰僧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其始修心,則依佛法,僧之三歸,若君子之三畏也。
又《禪宗記》禪僧衣褐,講僧衣紅,瑜伽僧衣蔥白。瑜伽僧者,今應赴僧也。
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,僧皆茹魚肉,惟不飮酒,供佛亦用魚肉。僧用金銀轎,扛傘柄者,國王有大政,亦咨訪之。
又《唐本草》密陀,僧一名沒多僧,出波斯國,形似黃龍齒而堅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