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尸牛从
意思解释
解释:
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
出处:
《战国策·韩策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”
出处
臣闻鄙语曰: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”
-----西汉·刘向等·《战国策·韩策》
成语故事
有一个叫苏秦的人,他连续十次向秦王上书,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——即“纵横学”。这个主张鼓励秦国与其他六国建立友好“联盟”,然后逐一攻破。然而,秦惠文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。苏秦因此感到沮丧,回到了家乡。他的家人看到他落魄的样子,都不愿意与他交谈。后来,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,决定采用“合纵”的策略,即让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。在游说了赵国和齐国之后,苏秦来到了韩国,游说韩宣惠王抗秦。他向韩宣惠王阐述了韩国的优势,如地理位置优越、兵力强盛、武器精良等,并指出韩国士兵的勇猛。然而,韩国却准备向秦国屈服。苏秦对韩宣惠王说:“我听说了一个俗语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鸡的嘴巴虽小,但很干净;而牛的肛门虽大,却很臭。如今大王向秦国称臣,和当牛的肛门有什么区别呢?大王如此贤明,又拥有如此多的雄兵,却背负这样的臭名,臣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。”韩宣惠王听后,勃然变色,拔剑仰天叹息道:“我虽然没有什么出息,也不能向秦国屈服,就照先生说的办吧。”这个成语故事“鸡尸牛从”的寓意是:宁愿在小范围内自主,也不愿在大范围内听命于人。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,宁愿选择有尊严、有自主权的小范围,也不愿选择虽大但失去自主权的范围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展示了苏秦的智谋和口才,他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有力的言辞,成功地说服了韩宣惠王,使韩国选择了与秦国对抗的道路。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成语“鸡尸牛从”的寓意,也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智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