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rú zhǐ zhū zhǎng
结构动宾式成语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后用“如指诸掌”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
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如指诸掌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宋·苏轼《叙》:“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,论刘项短长,画取三秦,如指诸掌。”
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“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”指其掌。
-----先秦·孔子及其弟子·《论语·八佾》
在古代,帝王们都会建立始祖庙,庙内依照始祖的等级名分设立灵位,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。每逢重大活动或节日,帝王们会进庙祭祖,祈求祖先的庇佑,这种仪式被称为“啰”。对于这一礼仪,许多人并不了解,于是向孔子求教。孔子认为鲁国宗庙的灵位配祀顺序与他所主张的理论相悖,名分颠倒,违背了周礼。因此,他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指着自己的手掌说:“知道啰礼的人,治理国家,就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。”意思是,只有懂得礼的人,才能够治理好国家,而懂得啰礼的人,无疑就是懂得礼的人。《论语·八佾》中记载了这段对话:“子曰:‘不知也。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。’指其掌。”后世将孔子的这番话演化为成语“了如指掌”,也称“如指诸掌”、“烂如指掌”等,用来形容对某事了解得非常清楚,如同掌心之物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