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荼如火
意思解释
解释:
荼:像茅草花一样白;火:像火一样红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
出处:
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故德皇以如荼如火之热心,思扩张海军。”
语法:
如荼如火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气势。
示例: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霹雳一声,四方响应,正我汉族如荼如火之国民,执国旗而跳上舞台之日也。”
英语:
like wildfire
近义词:
如火如荼
出处
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,白旗,素甲,白羽之缯,望之如荼。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,赤,丹甲,朱羽之缯,望之如火。
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国语·吴语》
成语故事
公元前482年,吴国谋士王孙雒向吴王夫差献上妙计,建议集结全部兵力,迫使晋定公让出盟主之位,由吴王取而代之。夜深人静之际,夫差一声令下,全军迅速列阵。三万精锐士兵被分为左、中、右三路,每路万人,各自形成方阵,整体气势磅礴,威震四方。 夫差手持战斧,亲自率领中军直扑晋营。夜色中,中军士兵身着素白战袍,手持白旗,腰间佩戴白羽箭,在月光的映衬下,仿佛漫山遍野的白花竞相绽放,美得惊心动魄。左军士兵则身着鲜艳的红甲,高举红旗,红羽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整个队伍宛如一片烈火燎原,气势如虹。而右军士兵则一身黑衣,如同夜空中的乌云,弥漫着肃杀之气,令人不寒而栗。 三军在晋营附近严阵以待,夫差亲自擂鼓助威,鼓声如雷,震天动地。士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,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仿佛天崩地裂,震撼人心。晋定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惊醒,看到吴军那如火如荼的阵容,听到那震人心魄的呐喊声,心中早已充满了恐惧。他深知大势已去,无力回天,连忙派人向夫差求和,表示愿意让出盟主之位。 夫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,成为了新的盟主。而这场战斗中的“如火如荼”之景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这一成语流传至今,常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事件声势浩大、气势旺盛的场面,也作“如荼如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