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zhěn gē dá dàn
结构偏正式成语
见“枕戈待旦”。
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吴良传》:“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练兵,常如寇至。”
枕戈达旦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提防。
陛下当枕戈达旦,以报父兄之仇,不可听信庸人,狃于和议。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十七回
быть в полной боевой готовности
枕戈待旦、枕戈以待
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练兵,常如寇至。
-----清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·吴良传》
晋朝的祖逖与刘琨在司州主簿的职位上相识,二人因志向相同而结为知己。他们每日鸡鸣即起,挥舞长剑,互相倾诉着为国家尽忠的雄心壮志。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,他们渴望挺身而出,以一片赤诚之心报效祖国。后来,祖逖担任了汝南太守,面对匈奴人攻陷国都洛阳的局势,他果断地指挥百姓南迁至泗口。在妥善安置百姓后,他向尚未登基的晋元帝表达了自己复兴中原的坚定决心,因此被任命为豫州刺史。祖逖开始积极招募兵马,誓言道:“若不能收复中原,我将如同江水般,一去不复返。”果然,他英勇善战,成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。刘琨得知这一消息后,在给亲友的信中写道:“我每夜枕戈待旦,立志驱逐胡贼,唯恐祖逖先我一步,在战场上大展身手。”这一描述后来演变成了成语“枕戈待旦”,也作“枕戈待敌”或“枕戈达旦”,用以形容人时刻保持警惕,随时准备投入战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