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ī cù kě jǐ
结构偏正式成语
同“一蹴而就”。几,近,及。
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二节:“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。”
一蹴可几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一下子就成功。
我们必须向着改善现实的动向努力,但是我们同时也须明了这并不是一蹴可几。邹韬奋《对人对境和对己的态度》
一蹴而成、一蹴而就、一蹴而得
自古绝大事业,本无一蹴可几之理,皆由时时常存此心,历久不懈,乃渐有成效可睹耳。
-----清·薛福成·《代李伯相复丰将军书》
宋仁宗嘉佑元年,48岁的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前往京城参加进士考试。五月份,他们抵达了当时的首都汴京。苏洵对儿子们寄予厚望,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出类拔萃。但苏洵自己因多次考试失利,对再次应试已无兴趣。尽管如此,他仍认为自己有辅佐君王之才,不愿隐居山野虚度余生,于是开始寻求其他机会。 同年秋天,苏洵上书朝廷重臣田况,希望他能向皇帝推荐自己。在《嘉祐集·上田枢密书》中,苏洵写道:“读书人谁不想一步登天,达到圣人的境界呢?”他希望田况能理解自己,助他实现抱负。 后来,“一步登天达到圣人的境界”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“一蹴可几”,意思是指事情可以很容易地一步达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