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弓烹狗
意思解释
解释:
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,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。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,废弃、杀害有功之臣。
出处:
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语法:
藏弓烹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处世。
出处
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
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
成语故事
在遥远的春秋时期,吴越两国为了争夺霸权,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。越国在这场战争中曾经惨败,不得不向吴国求和。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进行了极度的羞辱,但勾践并没有因此而屈服,他立志要复仇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勾践重用了两位智谋之士,文种和范蠡。在他们的辅佐下,越国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,终于崛起,并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击败了吴国。 吴王夫差在战败后,曾七次向越国求和,但都被拒绝。最终,他无奈自刎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 然而,在胜利的喜悦中,范蠡却选择了投湖自尽。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。不久后,文种收到了一封无名信,信中写道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,只可共患难,不宜同安乐。大夫若不离他而去,恐有杀身之祸。” 文种读完信后,心中一惊,他明白这是范蠡的警告。但此时的他,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并没有把范蠡的话放在心上。 不久后,勾践在一次探望文种时,留下了一把吴王曾经用来逼杀伍子胥的佩剑。文种看到这把剑,才恍然大悟,原来范蠡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。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,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。最终,文种也选择了自刎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 这个故事传开后,人们用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事成之后,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,甚至加害于人的行为。这个成语有时也省作“藏弓烹狗”、“烹狗藏弓”、“烹犬藏弓”,但无论怎么变化,都无法改变它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悲哀和警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