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负荆请罪fùjīng-qǐngzuì
(1) 背上荆条请求责罚。表示真诚地认罪赔礼
英
proffer a birch and ask for a flogging;apology for wrong-doing;be contrite and ask for pardon;carry a rod on one's back and ask to be punished;carry firewood and ask to be spanked
引证解释
⒈ 战国时, 廉颇为赵国大将, 蔺相如后来居上, 廉颇不服,欲羞辱蔺,蔺为了赵国的利益,处处退让。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两人遂为刎颈之交。事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负荆,背负荆条,谓愿受杖。后以“负荆请罪”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。
引宋朱熹《答叶味道书》之二:“子静终不谓然,而其后子寿遂服,以书来谢,至有负荆请罪之语。”
李存葆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十四:“不过,有言在先,我老雷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!”
亦作“负荆谢罪”。 金马钰《满庭芳·谢咸阳王法师》词:“追悔无由,不免放傚廉颇。专专负荆谢罪,望吾师、痛挞则箇。”
亦省作“负荆”。 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李岳州》:“春官曰:‘诚知获罪,负荆不足以谢。’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和战》:“劝将军自思,祸来难救,负荆早向辕门叩。”
国语辞典
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,相如为社稷著想,每每退让。廉颇得知后深觉自己无知,乃袒衣露肉,背负荆条,随宾客到蔺相如居所谢罪。典出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传》。后世用来形容向对方承认错,请求责罚和原谅。
网络解释
负荆请罪
负荆请罪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,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。 在邯郸市串城街(邯郸道)有一处巷子回车巷,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。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,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。意思:负:背着;荆:荆条。背着荆杖,表示服罪,向当事人请罪,形容主动向人认错、道歉,给予自己严厉责罚,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出自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示例:我今特来寻贤弟,~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六回近义词:引咎自责反义词:兴师问罪语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。 负:背,背着。(荆是落叶丛生灌木,高四五尺,茎坚硬,可作杖,有刺。荆条长而柔韧,可以编制筐、篮、篱笆等。) 请罪:自己犯了错误,主动请求处罚让对方原谅。(背着荆杖,表示服罪,向当事人请罪。) 负荆请罪:形容主动向人认错、道歉,给自己严厉责罚。 成语解释
解释:负:背着;荆:荆条;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;请求责罚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语法:负荆请罪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。示例:我今特来寻贤弟,负荆请罪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六回)英语:bearing the rod and willingly taking the punishment日语:はらの杖(つえ)を背負(せお)って,自分の罪を深くわびる俄语:явиться с повинной其他:<法>demander pardon近义词:引咎自责、肉袒面缚、面缚舆榇反义词:兴师问罪...
查看更多
分字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