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ué sheng
注音ㄒㄩㄝˊ ㄕㄥ
词性
名词
1.在学校学习的人。
2.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。
〈名〉指在各级学校读书的人。
⒈ 学习养生之道。
引《庄子·达生》:“田开之见周威公,威公曰:‘吾闻祝肾学生,吾子与祝肾游,亦何闻焉?’”
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:“学养生之道也。”
⒉ 在校学习的人。
引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“﹝光和元年﹞始置鸿都门学生。”
李贤注:“鸿都,门名也。於内置学,时其中诸生……至千人焉。”
唐韩愈《请复国子监生徒状》:“国子舘学生三百人。”
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一:“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,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,臧否人物。”
⒊ 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、技能等的人。
引毛泽东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:“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。很奇怪,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?”
⒋ 晚辈。 宋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名臣》:“宰相王溥父祚,少为太原掾属。 宿州防御使既老, 溥劝其退居洛阳,居常怏怏,及溥为相,客或候祚,溥常朝服侍立,客不安席,求去。
引祚曰:‘学生劳贤者起避耶?’”
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学生》:“陈省华对客,子尧叟等列侍,客不安, 省华曰:‘学生列侍,常也。’”
⒌ 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。
引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四回:“西门庆道:‘也是淮上一个人送学生的。’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个个是学生提拔,如今皆成大僚了。”
《说岳全传》第十回:“学生祖上,原系世代武职,故遗下此剑,今学生已三代改习文学,此剑并无甚用。”
⒍ 方言。指男孩子。
在学读书的人。
如:「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。」